首页

艾丝 42分钟黄金

时间:2025-05-29 13:01:23 作者:碳路中国丨辽宁海城:“世界镁都”的绿色智造转型之路 浏览量:54737

  中新网辽宁海城5月28日电 (禹瑞斋 刘禹辰)因“世界镁都”而闻名的辽宁海城,历经粗放发展的阵痛,如今正以一场刀刃向内的绿色革命重塑产业格局。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拥抱智能技术、升级产业链条,这座千年矿都正探索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实践路径。

  这次改变始于对高污染产能的清退。海城一举置换186座轻烧反射窑,转而引入悬浮窑、智能化生产线,并建成全国首个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AI监控系统实时追踪矿石开采、运输、加工全流程,电子围栏划定生态红线,数字化管控让每一吨资源“有迹可循”。

  “2024年,我们通过继续优化投入,并按照省里的要求,做到了‘一矿、一出口、一计量站’,完全实现了菱镁矿山源头管控的目标。”海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君看着菱镁智慧数据大屏介绍说。

海城市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刘禹辰 摄

  12家省级绿色工厂与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拔地而起,多项专利技术填补国际空白。昔日的“力气活”,已蜕变为“拼技术”的技术范例。

  “通过自动化改造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公司的生产效率提升30%,综合节约能耗45%。”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总经理助理范世明指着正在运转的机器说道。

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刘禹辰 摄

  转型不止于技术。海城打破“一炉一品”的单一模式,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镁建材、镁合金等新兴产品崭露头角,防核辐射建材、高端耐火制品成为国际市场“抢手货”,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

  “我们所打造出的防火墙,既隔音、又环保,并且把剩下来的尾矿包括矿渣粉、粉煤灰进行综合利用,使其‘变废为宝’。”海城市大德广消防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付洪伟触摸着镁建材说。

  曾经的“矿山经济”正转向“绿色智造”,“依赖资源”正转向“驾驭技术”,现在的海城正将绿色基因植入城市肌理,辽宁海城的蝶变,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正如海城转型实践所印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从来不是单选题。在这片曾饱经风霜的土地上,一曲绿色智造的交响正激昂奏响,为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海城经验。(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 | 教育强国

这两天,河南驻马店最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里人头攒动,新鲜的莴笋、洋葱、青椒、豆角等各色蔬菜供应充足,不少顾客正在挑选采购,商户们忙着装袋、称重。物流车辆来来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鲜蔬菜在这里销售。

《我们仨》夺得收视四连冠 “熟人综艺”为何屡屡出圈?

洪坑村红色资源丰富,著名的“西竹岔战斗”便发生在此。为弘扬红色文化,洪坑村推出“烽火西竹岔”红色教育基地,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培训于一体,包含红色主题馆、农耕体验园、休闲民宿区、国防教育点四大功能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村财年增收约18万元。

英文版《剧院魅影》巡演至上海 两代“小C”时隔20年同框对话

29日晚,由全国台联台胞部、辽宁省台联共同举办的2024年两岸婚姻家庭亲子夏令营活动在沈阳开营,本次活动以“感受辽宁振兴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40余名两岸婚姻家庭成员将在未来6天走进沈阳、盘锦、锦州、葫芦岛参访交流。

黄河水利委员会深入推进黄河流域跨省界河湖库联防联控联治

陶源素影——史前彩陶联展》分为四个部分,即“远古神韵”“人面陶画”“鱼跃花开”“彩陶中华”。该展得到了福建省内外的21家考古、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共借展110余件文物精品,其中包括近50件一、二级文物。展览将持续至12月15日。

河北沧县:“红枣王国”科技育“新丁”

无论国庆档还是刚刚流失了2亿观众的暑期档,都预示着中国影市正在发生一场“新旧”变革。而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很多观众选择在家中观看网络影视内容,网络内容的多样化和选择的丰富性又促使观众对影院上映影片的挑剔程度提升,哪怕只是略带槽点甚至中规中矩的作品,都已经难以再从观众口袋里掏出一张电影票钱。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